-
介绍
人们一般将出现文字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史。此阶段也就相当于考古学家所称的石器时代。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从时间上说,旧石器时代是指人类出现到距今约1万年以前,而新石器时代则从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至距今4000年左右结束。我们所要讨论的史包装,也正是这一时期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具有一定包装功能的器物,即我们所称的史前原始包装品。当然,史前时期的包装品,严格来说,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包装。但如果我们从整个包装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来看,这一时期的某些行为方式,可以看作是一种包装意识的萌发。如利用葫芦来盛水或收藏种子、食物等;又或利用稻草、芦苇、树皮、藤等编织成绳子、篮子、筐子、箱子等来满足生活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演变,人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发明,可以说是设计艺术发展的第一次飞跃,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飞跃使得人们制作包装的材料从天然进入到了利用人工材料的新时代。可以说,史前包装作为包装意识的萌发,在整个包装的发展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包装结构造型的基本样式及装潢的内容等都影响着后续几千年间包装的发展。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小口尖底陶瓶
仰韶文化彩陶葫芦瓶
仰韶文化陶罐
典型的陶制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半坡文化陶罐
半坡遗址彩陶上的鱼纹演变关系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史前河北武安磁山大口深腹罐
史前河南新郑裴李岗陶器
史前河南新郑裴李岗陶器三足壶
史前河南新郑裴李岗陶器乳钉纹陶鼎
史前河南新郑裴李岗陶器双耳三足壶
呈系列的陶壶体系《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大汶口文化立鸟陶器
朱漆木碗,新石器时代,食器
河姆渡文化的漆碗
红陶小口尖底瓶
红陶小口尖底瓶1
装饰花纹与陶制包装容器的统一《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陶制包装容器制作工艺流程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陶制包装容器纹饰的地方特色《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陶制包装容器装潢设计的对称构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陶制包装容器装饰部位《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陶制包装容器造型演变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马家窑文化早期 半山类型彩陶1
马家窑文化早期 半山类型彩陶2
龙山文化陶罐
-
介绍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表明;我国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朝开始,就已经进入奴隶社会。继夏之后,这个社会又经历了商和西周两个王朝,直到春秋战国之交才转入封建社会,延续了1600余年。奴隶制的兴起,社会生产力得以发展,劳动效率也进一步提高,社会剩余产品亦逐渐增多。不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之上,包装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此时期的包装品,除传承了史前时期流行的编织、缝织、木制和陶制等各种材质制作的包装品外,还发展了漆制包装,并创造性地发明了青铜包装容器。从包装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夏商西周时期的包装制作是从兼具生活用具功用的模糊阶段逐渐向专门化包装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包装实践活动从无意识状态向有意识、自觉的包装行为转变的关键时期。与史前包装相比,夏商西周的包装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自然界,而是根据生活和礼制的需要,从自然形态逐渐发展到人工形态,能制作各种人工形态的日用器皿和包装容器。奴隶制社会下的夏商西周以发达的青铜包装容器制作为标志,它不仅是我国古代设计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而且成为中国古代包装技术积累的时期,后世的许多成型加工工艺均源于这一时期。
仿动物的青铜材质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匜
卣
原始的瓷质罐剖面线描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商代的青铜器物
商代青铜器物的主要类型1
商代青铜器物的主要类型2
商代青铜器物的主要类型3
四羊方尊
图10 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的虎食人卣背面(采自李学勤、艾兰编著《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40-C,文物出版社,1995年)
壶
壶式青铜材质包装容器结构分析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安徽阜南县朱砦润河龙虎尊 选自《中国青铜器器全集·夏商1》一一七
尊
敦
斝
方彝
日本泉屋博物馆藏虎食人卣(采自《中国青铜器全集·4·商4》一五一,第148页)
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的虎食人卣正侧面(采自李学勤、艾兰编著《欧洲所藏中国青铜器遗珠》40-D,文物出版社,1995年)
爵
甗
盉
盘
盨
礼制象征的青铜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神权象征的青铜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窃曲纹和环带纹《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簋
簋和盨的纹样
簠
缶
罍
西周青铜壶的式样《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周青铜提梁卣
西周青铜簋的形式《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角
觚
觥
觯
豆
酒水类青铜材质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鉴
青铜器平面装饰艺术《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青铜材质包装容器上主体纹饰的变迁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青铜材质包装容器形制衍变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青铜材质包装容器的装饰分区《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食品类青铜材质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饕餮纹《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鬲
鼎
龙纹的类型《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龙虎尊
龙虎尊1
-
介绍
春秋战国,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洛阳)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550余年,包括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两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中国历史社会剧变的时期。就政治格局而言,是诸侯林立、大国争霸的政治多元化时代;就社会形态而言,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就经济文化发展而言,是“工商食官”“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自由开放时代。各个政权为了图强争霸,在大肆增强军事力量的同时,注重地方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并竭力开拓对外交往和联系。这种有别于前代的格局,给包装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土壤。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包装生产专业化组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陶质包装、原始瓷质包装、青铜材质包装以及漆制包装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青铜材质包装的人性回归以及漆制包装的广泛使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包装艺术进入了大发展的辉煌时代,造就了华夏民族璀璨的包装艺术。
三足漆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云雷纹方壶和彩绘漆方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包山兽形酒具盒原始图与结构分解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包山楚墓食品陶罐《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垂线纹方形漆豆《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彩绘乐舞图鸳鸯形漆盒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彩绘凤鸟双联杯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彩绘出行图夹纻胎漆奁 战国 湖北省博物馆藏
彩绘龙纹漆方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战国 曾侯乙墓鸳鸯型盒
战国漆器盒
春秋战国时期的豆《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提梁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春秋莲鹤方壶
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冰鉴酒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漆器简史
漆扁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盒式青铜包装容器线描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竹盒线描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笋叶袋《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周青铜簋的形式《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镶嵌水陆攻战图像的青铜壶纹样展开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
介绍
大一统的秦汉时期,其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其中尤其是与商业经济紧密相关的手工业生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基于这一环境,包装生产与制作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先秦以来传统范畴意义下的包装得以继续延续和发展,而且商品包装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强化。此外,由于秦汉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因而出现了代表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包装品,致使这一历史时期的包装呈现出大融合、多样性的特点。
东汉水波纹四系罐
东汉青釉四系罐
东汉鲜卑族的桦树皮罐
信期绣香囊局部 汉马王堆一号墓出土
包山楚墓食品陶罐《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南越墓出土的玉盒
南越墓出土的玉盒1
南越墓出土的玉盒2
双层九子漆奁 西汉
双层九子漆奁1 西汉
双层九子漆奁2 西汉
双层九子漆奁3 西汉
双耳长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圆奁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子母口式漆奁包装《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安徽天长汉墓鸭嘴形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彩绘变形鸟纹双层漆奁《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彩绘鸟云纹圆盒
汉·凸瓣纹银盒
汉·凸瓣纹银盒1
汉·凸瓣纹银盒2
汉代黄釉浮雕陶樽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绮地“信期绣”香囊(西汉)
直口式漆奁扣合方式《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秦汉毛笔包装毛笔竹筒结构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秦汉漆器装饰纹样《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秦汉陶制包装容器《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汉 云纹漆鼎
西汉 双层九子漆奁
西汉 彩绘龙鸟纹漆盘
西汉 陶三足格盒
西汉提梁索链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汉漆樽《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汉陶三足格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贴金箔彩绘神兽云气纹五子漆奁 西汉 扬州博物馆藏
鎏金铜兽形砚盒 汉 南京博物院
鎏金铜兽形砚盒
鎏金铜兽形砚盒头部 汉 南京博物院
鎏金铜兽形砚盒细节 汉 南京博物院
鎏金铜兽形砚盒背面 汉 南京博物院
银扣彩绘描金五子奁漆盒 西汉 安徽省天长市博物馆藏
锥画云纹漆罐 西汉 扬州博物馆藏
陶瓠壶造型演变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青釉扁壶(东汉,1986年余杭反山出土)
马王堆汉墓漆钟《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马王堆漆器上标注的铭文《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黄釉陶鸮壶 汉代
-
介绍
论及魏晋南北朝,分裂、混乱虽然是主旋律,但不可掩盖的事实是,在这乱世之音的背后,政治的多元化、民族的大融合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等推动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交织作用,使这一时期的包装呈现出明显的双重特性,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包装与流通市场的商品经济下的包装同时共存又互为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分裂与兼并为隋唐统一提供了机遇,同时这一时期的包装形式与特色也深深地影响着隋唐包装,源和流的关系并没有因为纷争与分裂的存在而割裂;各民族甚至各国因为交流和交易,不断地推动文化的融合与逐步认同,不仅丰富和繁荣了中华民族文化,同时为包装带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与发展的动力,最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族间的斗争与交融为新的包装形式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是佛教及外来艺术的影响为包装艺术带来了新的元素。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包装物的设计思想、设计形式和设计审美,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思想文化等的制约与影响,当然,丰富而极具特色的包装要素,又深深地影响着隋唐及以后各朝各代的包装发展,甚至影响着周边国家和地区,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包装发展深深地烙上了浓郁的中国元素。
东晋酱釉双鸡首壶
北朝青釉莲花尊
南北朝青釉覆莲鸡首壶
南朝四系带盖瓷罐
南朝青釉刻花忍冬纹单柄壶
南朝青釉多子盒
德清窑黑釉盘口壶 东晋
扬鞭催狮舞—青釉人物狮子纹瓷扁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胡腾舞黄釉扁壶
胡腾舞黄釉扁壶1
茶叶包装-茶罗子《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晋青釉辟邪插座
调达子《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青瓷卣形壶剖面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青瓷莲瓣纹盖罐
青釉双系盘口鸡首执壶
青釉四系鸟纽盖缸
青釉堆塑人物罐 三国吴国
青釉堆塑楼阁飞鸟人物罐 西晋
青釉堆塑楼阙人物罐 西晋
青釉狮形辟邪 西晋
青釉贴花佛像奁 西晋
青釉鸡首壶 西晋
高足壶线描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黄釉绿彩刻莲瓣纹四系罐
-
介绍
隋唐五代时期,设计艺术完成了第三次飞跃,而对包装艺术而言,一方面彰显了包装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它汲取了域外民族造物设计的精华,将传统包装推向了又一高峰,奠定了隋唐五代包装艺术在传统包装设计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包装艺术从此出现了明确的分野。宫廷包装,民间包装及宗教包装的艺术被赋予各自的用材和装饰特征。不仅丰富了包装艺术种类,更重要的是将包装品作为人们生活中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性的物质化社会符号。中国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紧紧依附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甚至可以说社会历史发展形态的框架决定了设计艺术思想发展的程式,同时,思想理念又规定了相应的物质(器物)表现形态。
卷轴装《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唐三彩犀牛枕
唐代 双猴嬉戏圆形小银盒
唐代“鎏金双蜂团花纹镂空银香囊”
唐代八重宝函
唐代八重宝函2
唐代玻璃瓶
唐代玻璃瓶2
唐白釉执壶
唐西亚绿釉双耳陶壶
唐金银平脱铜镜
唐青花花卉纹盘
唐青釉刻花盘
唐青釉褐绿点彩云纹双耳罐
孔雀纹银方盒 唐
定窑白釉“官”字划花莲瓣纹盖罐 五代
山羊银盒 唐
岳州窑青釉执壶 五代
巩县窑绞胎三足罐 唐
汉唐罐形演变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湘阴窑青釉四系壶 隋
玉方粉盒 唐
白釉印花双系扁壶 隋
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 唐
素面三足银罐 唐
素面金盒 唐
绞胎三足铛 唐
绞胎陶枕 唐
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
莲瓣纹提梁银罐 唐
蓝釉罐 唐
越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五代
越窑青釉执壶 唐
鎏金双狮纹银盒 唐
鎏金团花银纹盒 唐
鎏金石榴花纹银盒 唐
鎏金飞鸿折枝花银蚌盒 唐
鎏金鸳鸯纹海棠形圈足银盒 唐
鎏金龟形银盒 唐
银平脱方漆盒《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隋唐瓶形演变图《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隋青釉辟雍砚
青釉六系盖罐 五代
青釉刻花莲瓣纹四系罐 北齐
青釉四系壶 隋
青釉绿彩阿拉伯文背水扁壶
-
介绍
宋朝作为民族大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建社会的继续发展时期,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整个封建社会中是令人瞩目的。经济的长足发展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市镇的大量兴起和原有古老城市的扩张,进而带动了两宋包装的大量出现并朝多样化发展;全民生活水平的富庶,推动了两宋的精神需求,使两宋的包装设计的艺术性达到一个新高度;科技的创新与进步,使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的运用得到扩展与完善;航海技术的领先水平,海外贸易的频繁,带来中外包装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中外包装艺术的双向交流。总之,两宋时期的包装设计艺术在经济文化和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元白釉褐彩双凤纹罐
元青白釉镂空折枝花高足杯
北宋 檀木识文描金经函(外函)
北宋 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
北宋青白釉香熏
南宋 人物花卉纹朱漆长方盒
南宋人物花卉纹朱漆戗金莲瓣式奁
南宋白釉褐彩花卉纹长颈瓶
南宋青釉莲瓣纹罐
吉州窑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宋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三足炉 南宋-元
吉州窑白地褐花叶纹盖罐 南宋-元
吉州窑黑釉白彩碗 南宋
哥窑贯耳瓶 南宋
宋代 影青花卉印盒
宋代“双龙金香囊”
定窑白釉执壶 北宋
定窑酱色釉盏托 北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牡丹纹注壶、温碗 宋
白玉鸳鸯饼圆盒 宋
白玉鸳鸯饼圆盒2 宋
白玉鸳鸯饼圆盒3 宋
磁州窑白釉划花缠枝纹碗 北宋
耀州窑姜黄釉刻花莲花纹碗 元
耀州窑月白釉盖罐 金
耀州窑青釉刻花花口尊 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荷纹盒 北宋-金
耀州窑青釉力士托荷叶高足盘 北宋
蝴蝶装的书册《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西村窑青釉凤首壶 宋
越窑青釉刻花粮罂瓶 北宋
郊坛下官窑鬲式炉 南宋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北宋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2 北宋
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3 北宋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 北宋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2 北宋
钧窑玫瑰红釉鼓式洗3 北宋
鸳鸯戏水金香囊 南宋
龙泉窑青釉刻划莲瓣纹五孔盖罐 宋
-
介绍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以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草原为中心的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907-1125年);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进而统治中国北部广大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1115-1234年),以及以宁夏和陕甘边界为中心的党项族所建立的西夏国(980-1226年)。由于这些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在其立国前和立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以游牧经济为主,商品经济较为落后。因此,在这种经济结构之下,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包装在设计的宗旨、风格等方面无不折射出当时的经济结构和政治进程,体现出以实用为基调,以保护物品为目的,以展现自身民族文化内涵为主,同时不断吸取中原汉族和周边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一种多种文化融合的风貌。具体而言,在包装的选材和制作上,多是就地取材,并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以基本符合包装用品便于搬运产品的功能属性;在艺术风格上,由于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独特性,加之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多元碰撞,使其包装的造型与装饰,呈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和文化的本土性。
彩色釉刻花璎珞纹盘口穿带壶 辽
彩色釉印花海棠式盘 辽
灵武窑刻花开光牡丹纹瓶 西夏
白釉鸡冠壶 辽
绿釉陶鸡冠壶 辽
赤峰窑白地黑彩划花牡丹纹罐 辽
辽代中期金银盒种类《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金链竹节形玉盒
钧窑天蓝釉八角龙把杯 金
钧窑月白釉荷叶盖罐 金
青釉刻花执壶 辽
鸡冠壶《中国古代包装艺术史》配图
黄釉凤首花口瓶 辽
黄釉葫芦式执壶 辽
黑釉剔刻牡丹纹罐 金
-
介绍
由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尽管享国不足百年,但从其崛起之日,到被明朝灭亡,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除了军事征服这个世人共知的事实外,元朝在民族、文化领域,尤其是在造物文明中,实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因为空前的民族大融合,使不同民族、特色各异的造物洪流汇聚在一起,相互碰撞、扬弃之后,激发成为极具活力的新的造物行为,体现出传统的、民族的、融合的、创造性的造物活动。作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包装,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呈现着上述变化。
从总体上说,尽管元朝在对外征服的过程中,主要以掠夺人口财富为主,实行的是“羁縻”,很多地方是间接统治,中央政府并没有派官员去那些地方直接管理,只是地方首领向朝廷表示效忠而已,但这些地方对元代的物质文化的影响无疑是存在的,反映在包装艺术上,因掠获物品和大量工匠的人元,以及外来民族人口在适应中土过程中对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依赖性,使外来艺术被撷纳,中士艺术在调适中被再造,最终形成新的面貌和格局,因此,这一时期包装的造型与装潢继唐代以后,成为受域外影响最为巨大的时期,两宋以来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被打破,包装艺术所承载的审美价值取向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为明清时期包装艺术的最后定型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基础。
元 剔犀云纹漆盒
元 栀子剔红盘
元 花卉剔红纹尊
磁州窑彩色釉划花花鸟纹枕 金-元
磁州窑白底黑彩绘划云雁纹罐 元
钧窑天蓝釉方瓶 元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双耳三足炉 元
青花海水龙纹八方梅瓶 元
青花鱼戏莲荷图罐 元
龙泉窑青釉堆塑龙缽 元
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元
龙泉窑青釉褐斑瓶 元
龙泉窑青釉贴花双鱼纹洗 元
龙泉窑青釉露胎贴花云凤纹盘 元
-
介绍
明清两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两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由于专制统治制度固化、民族融合基本完成、思想文化定型和经验技术的长期积累,使其“坐集千古之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封建社会集大成时期,包装设计领域也概莫能外。
明清时期包装的生产制作在前代业已存在民间包装和宫廷包装两大体系的基础上,区分更加明显,两大体系各自发展的规模更大,特色更加鲜明。民间包装在致力于实用、经济的前提下,也注重形式上的审美,以反映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化腐朽为神奇,巧夺天工的创造时有出现,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质朴健康;宫廷包装制品,因物质条件、生产条件优越,使设计、生产、制作精益求精,工匠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能工巧匠以精湛的技术迎合和满足这一腐朽时代统治者的物质追求和精神需求。
五彩描金鹭莲图凤尾尊 清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明
五彩鱼藻图蒜头瓶 明
仿古铜彩牺耳尊 清
仿古铜彩花觚 清
宜兴窑天蓝釉仿古铜纹尊 明
宜兴窑天蓝釉凫式壶 明
宜兴窑天蓝釉桃式水注 明
宜兴窑灰白釉模印贴花缠枝莲纹梅瓶 明
宜兴窑灰蓝釉凸刻古铜纹方壶 明
宜兴窑紫砂瓜棱执壶 清
德化窑白釉塑贴叶纹执壶 清
德化窑白釉镂空缠枝牡丹纹笔筒 清
斗彩璎珞纹贲巴壶 清
斗彩竹枝纹竹节盖罐 清
明 剔彩龙舟图荷叶式盘
明 剔红十八罗汉香盒
明 剔红孔雀牡丹纹圆盘
明 剔红岁寒三友图圆盒
明 剔红葡萄纹椭圆盘
明 剔红进狮图盖盒
明 和田青白玉双龙香囊
明 黄地矾红彩海水云龙纹盖罐
松石绿地粉彩花鸟图圆盒 清
淡黄地粉彩锦上添花镂空干支字象耳转心瓶 清
清 剔红玉兔纹海月香盘
清 红漆堆彩描金八宝纹轮花盒 (一对)
清 红雕漆嵌白玉葫芦瓶
清 蜜蜡素面烟壶
清 铜胎掐丝珐琅烟壶
清 铜胎掐丝珐琅烟壶1
清 黑漆描金香车套盒
清乾隆 剔彩龙纹宝盒
清乾隆“象牙雕-五福捧寿香囊”
清乾隆”金蕾丝镶宝石葫芦形香囊“
清掐丝珐琅方胜式盒
清掐丝珐琅方胜式盒2
清掐丝珐琅方胜式盒3
矾红地留白缠枝花蝶纹印泥盒 清
矾红地金彩加黑彩云龙纹油槌瓶 清
矾红彩描金加绿彩镂空饕餮纹四足方熏 清
箬竹叶普洱茶五子包
粉彩八桃结树图天球瓶 清
粉彩描金书函式金钟笼 清
粉彩镂空暗八仙纹双耳转心瓶 清
素三彩加红鹤鹿纹盖盒 清
素三彩双凤穿花纹椭圆笔盒 清
素三彩花草纹茄式壶 清
素三彩蟠螭纹镂空八方熏 清
素三彩镂空“卍”字纹方熏 清
郎窑红釉观音瓶 清
青花山水人物图方瓶 清
青花折枝花纹如意耳扁壶 明
青花缠枝莲纹宝月壶 明
青花花卉纹执壶 明
青花花卉纹花浇 清
鲜红釉带盖僧帽壶 明